<span id="jn1tb"><dl id="jn1tb"><ruby id="jn1tb"></ruby></dl></span><span id="jn1tb"><video id="jn1tb"></video></span>
<strike id="jn1tb"></strike>
<strike id="jn1tb"></strike>
<strike id="jn1tb"></strike>
<del id="jn1tb"><strike id="jn1tb"></strike></del>
<strike id="jn1tb"><dl id="jn1tb"><del id="jn1tb"></del></dl></strike><strike id="jn1tb"></strike>
<strike id="jn1tb"><dl id="jn1tb"></dl></strike><strike id="jn1tb"></strike>
<strike id="jn1tb"><dl id="jn1tb"></dl></strike><span id="jn1tb"></span>
<span id="jn1tb"><video id="jn1tb"><ruby id="jn1tb"></ruby></video></span>
<strike id="jn1tb"><dl id="jn1tb"></dl></strike>
<span id="jn1tb"></span>
石油和化工節能網_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主辦歡迎您
手機端
關于我們
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資訊 >> 節能思考
節能減排:制度比技術更重要
0
發布時間:2014-01-02 瀏覽數:49906 新聞來源: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

 

    有一項調查顯示,有很多消費者對于節能器具,如節能燈、節水馬桶等,往往是“棄之不甘,用之不愿”。細究起來,L如此類節能產品之所以叫好不叫座,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節能產品價格偏高,消費者節能所獲得的收益,竟抵不上購買節能產品多付的成本。試想,只節能不省錢的產品,誰愿意掏腰包去購買呢?在這種情況下,就必須考慮由政策設計來“扶一把”: 或是像日本那樣對使節能產品的普通家庭給予經濟鼓勵政策;或是像德國那樣由政府對綠色電力采取差額補貼。可見,我們有許多節能產品,之所以難以推廣應用,主要被不合理的“制度門檻”擋住了市場之路。
    說到節能減排,強調制度建設比技術支撐更重要,還在于有效的制度能防止外部不經濟性的問題。所謂外部不經濟性,是指企業或個人的生產或消費活動,直接給其他企業或個人帶來了不良后果。打個比方說,排污企業給附近居民和其他企業帶來損害,即產生了外部成本;但該排污企業在核算成本時只計算自己的生產成本,沒有為外部成本足額埋單。而這個問題靠當事人之間的自市商無法解決,“看不見的手”在此也失靈了,必須通過政府制訂并施行“誰污染,誰付費”的制度,使污染者付費能夠完全覆蓋其產生的負外部效應;將污染付費的成本傳導到商品和資源的使用者,使他們支付的價格足以補償生產成本和外部成本。
    應該看到,當前節能減排的社會意識日漸濃厚,一系列新舉措次第呈現。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,構建一個制度環境尤為緊要。節能減排“制度推手”要從兩方面入手。一是要出臺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財政和稅收政策,糾正濫用資源環境的傾向,逐步體現出資源環境的使用成本和保護收益,用市敝手來引導節能減排;二是要嚴格執行以環境容量為基礎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,嚴格執行環境準入制度,將高耗能、高排污的項目“過濾”掉,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,靠政府之手推進節能減排。一言以蔽之,只有靠制度的執行力與約束力,真正讓政府感到職責,讓企業感痹鶉危讓百姓感到實惠,全社會才能滿腔熱情地參與節能減排,節能減排也才能成為社會價值取向和自覺行動。

 

 

信息直接來源:國家節能中心網站

微信公眾號
手機移動端
證書查詢
在线视频精品